菲律宾不怕!330架直升机停飞超84天,印媒怒斥印度国产难堪大用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2025年3月,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在印度新德里的一间会议厅内,面对镜头宣布将采购印度直升机时,现场记者按下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。

这幕场景让人联想起十六年前厄瓜多尔总统府门前的荒诞画面——当时这个南美国家刚接收印度“北极星”直升机,就把它涂装成总统专机,却在首次执行接送总统任务时轰然坠毁。

如今菲律宾执意步其后尘的举动,在东南亚地区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
就在布劳纳宣布采购计划的前两周,印度海岸警卫队刚经历了一场惨痛事故。

一架ALH Mk-Ⅲ直升机在古吉拉特邦坠毁,三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,旋翼组件断裂的残骸散落在阿拉伯海沿岸的礁石间。

这场事故直接导致印度军方330架同型机全面停飞,创下该机型服役二十一年来最长的84天禁飞纪录。

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在事故现场收集碎片时,或许想起了2009年那场震动国际军贸界的丑闻。

当时厄瓜多尔采购的七架“北极星”直升机,在五年内相继有四架坠毁,其中一架甚至在国庆阅兵式上当着总统的面砸向跑道。

如今菲律宾宣称要采购的ALH,正是这款被厄瓜多尔退役封存机型的直系后代。

菲律宾军方的选择令人费解之处在于,其自身航空装备同样事故频发。

2025年3月4日,一架FA-50教练机在巴拉望岛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坠毁,残骸至今仍浸泡在南中国海的海水中。

更早的2024年5月,菲律宾海警部队的AW109直升机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巡逻时发生机械故障,机组人员被迫在距离中国海警船仅两海里的位置迫降。

印度军工体系的质量黑洞远不止直升机领域。

2025年印度航展上,斯坦航空首席执行官手持荷兰NLR实验室的认证文件,坚称ALH设计不存在缺陷的画面,与观众席上各国武官意味深长的眼神形成鲜明对比。

就在同个展馆的另一侧,印度陆军最新采购的“阿琼”MK2坦克因传动系统故障滞留展台,工作人员不得不临时铺设防油污地毯。

菲律宾的采购清单上,除ALH通用直升机外,还包括具备对海攻击能力的LCH轻型战斗直升机。

这款机型在2024年9月的测试中暴露出航电系统兼容性问题,导致两架原型机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相撞。

令人诧异的是,印度政府却在2025年3月底批准了价值73亿美元的LCH采购计划,准备向本国陆空军交付156架该型机。

马尼拉湾畔的菲律宾海军基地里,三套从印度引进的“布拉莫斯”反舰导弹发射架已悄然竖起。

这批2022年签订的军贸订单,让菲律宾成为该导弹的首个海外用户,但交付后的实弹测试却屡次推迟。

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技术人员私下透露,导弹的制导系统在热带海洋环境下的稳定性尚未完全验证。

在社交媒体上,菲律宾网友将“北极星”直升机戏称为“飞行员送终机”。

这种黑色幽默源自厄瓜多尔空军当年的惨痛教训——该国采购的七架同型机最终仅有三架得以善终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印度海军自身也在大量采购美制MH-60R直升机,这与其对外推销国产装备的姿态形成微妙反差。

印度《欧亚时报》近期披露的细节显示,ALH直升机服役二十年来累计发生28起坠机事故。

其中13起明确归因于技术故障,包括旋翼传动轴断裂、液压系统失灵等致命缺陷。

该报获得的内部文件证实,印度军方早在2016年就发现ALH存在设计隐患,却以“维护规程不当”为由搪塞调查。

菲律宾的采购决策背后,暗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算计。

布劳纳在印度公开将中国称为“共同对手”的言论,暴露了马尼拉当局试图构建美日澳印菲“印度洋小队”的战略意图。

这种军事同盟的构想,与菲律宾在南海争议区域的所谓“空投补给”计划形成呼应,试图通过装备部署改变力量对比。

印度军工产业的困境在ALH项目上暴露无遗。

尽管累计飞行时间突破45万小时,但平均每1.6万小时就发生一起坠机事故的纪录,让这个数据失去了说服力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印度海军飞行员向媒体透露,日常训练中遭遇的突发故障远比事故报告记载的频繁,多数险情依靠飞行员临场处置才避免演变成灾难。

在菲律宾巴拉望岛的空军基地,印度技术人员正指导菲方人员操作模拟训练系统。

这套价值800万美元的培训设备,是ALH直升机采购协议的附加条款。

训练课程中特别增加了海上迫降模块,这个细节被外界解读为买卖双方对装备可靠性的心照不宣。

国际军贸观察家注意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。

尽管ALH直升机出口屡遭挫折,印度斯坦航空却始终保持着每月两架的生产节奏。

这些新下线的直升机多数填补了本国军队的损耗,形成“生产-坠毁-再生产”的诡异循环。

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作战室里,电子沙盘正模拟着ALH直升机搭载重机枪巡逻南海的场景。

印方提供的宣传资料声称,该机雷达对海探测距离达120海里,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。

但2025年1月的坠机事故报告显示,涉事直升机失事前曾连续出现雷达虚警,机组人员误判为电子干扰而继续冒险飞行。

在印度果阿邦的直升机维护中心,生锈的ALH零部件堆积如山。

这里存放着超过两百台因质量问题召回的主减速器,其中部分产品的齿轮间隙超出设计标准三倍有余。

维护工程师透露,这些“合格出厂”的部件能通过验收,全因质检环节采用了特殊测量手法。

马尼拉国防部的采购评估报告中,ALH直升机的单价优势被着重标红。

每架仅需1200万美元的报价,比同类型欧美产品便宜近四成,这种价格落差对军费有限的菲律宾颇具吸引力。

但报告末页用极小字体注明的维护成本测算显示,十年使用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将超过采购价的两倍。

印度军工的信任危机在2025年3月达到新高度。

当布劳纳在印度大谈军事合作时,新德里高等法院正在审理一起直升机坠毁案遇难者家属的集体诉讼。

原告律师当庭出示的证据显示,涉事ALH直升机的飞行手册中,竟有十二处关键操作程序与实际机型不符。

在南海的波涛之下,这场军贸交易的战略博弈正在持续发酵。

菲律宾将首批ALH部署至中业岛的计划,与印度向安达曼群岛增派舰艇的动作形成地理呼应。

而两国军方联合演习中频繁出现的通讯中断问题,暴露出装备体系兼容性存在的深层隐患。

印度斯坦航空的试飞场上,新组建的ALH飞行表演队正在进行特技训练。

这些喷涂着孔雀蓝与橙黄相间涂装的直升机,在低空做出令人屏息的翻滚动作时,地勤团队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。

这种充满象征意味的现场布置,似乎隐喻着印度军工在自信与风险之间的微妙平衡。



热点资讯

摩尔多瓦选举争议:亲欧党50.2%得票胜!俄称投票站太少拒认结果

近日,克里姆林宫公开批评摩尔多瓦议会选举的进程,特别是关于居住在俄罗斯的摩尔多瓦公民的投票问题。此次摩尔多瓦议会选举不仅关系到该国的未来政治走向,也因俄摩关系的特殊背景,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 最终的选举结果显示,摩尔多瓦的执政亲欧盟政党“行动与团结党”(PAS)以50.2%的得票率成功获得议会多数席位,而亲俄阵营“爱国集团”则获得24.17%的选票,差距显著。尽管如此,俄罗斯方面随后指出选举中存在多个问题,特别是摩尔多瓦侨民在俄罗斯的投票权受到严重限制,认为这对选举公正性造成了实质性损害...

相关资讯